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认识山羊、生态与人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今天,本报在京召开“山羊、生态与人”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如何科学认识山羊,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一个大问题,也关系到畜牧业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林业部治沙学会秘书长朱俊凤指出,山羊对人类、对生态的贡献很大,山羊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是人为因素促使山羊数量恶性膨胀,造成草原超载过牧,加剧生态破坏。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根据草场规模,控制养羊数量,平衡、协调山羊、生态与人的关系。
农业部畜牧局畜牧处处长陈伟生说,山羊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而不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我们应该科学评估山羊与生态的关系,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平衡草畜关系,调整草畜结构,改进生产方式,提高产绒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贾志海教授、刘德纶教授指出,绒山羊是我国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价值很高,国外想养但没有条件,养不了。西部干旱地区,是山羊的天然生长基地,我们应该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妥善地结合起来,兼顾生态利益与西部地区牧民的利益,促进共同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翟明普教授、朱永杰教授、丁国栋博士在发言中指出,从实质上看,山羊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是一个经济问题。由于市场对羊绒和羊毛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养羊量的激增,大量养羊毁坏了草资源。建议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孟、李志宁同志指出,经济增长、社会演进不应以生态退化为代价。牧区各级政府应在经济政策上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向草原的建设与保护项目进行投入,并大力吸引、吸收科技人员为草原建设做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储明新博士、唐华俊博士指出,当前需要重新定位草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草原载畜量,限制山羊的数量,尽快开展圈养山羊的科学试验。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海指出,全世界最好的羊绒出在我国,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产绒国。但盲目发展山羊,导致无序发展,对产业发展没有好处,对环境保护也不利。国家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山羊饲养与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
研讨会由本报副总编辑翟惠生主持。